天天速讯:在“一平米博物馆”挖呀挖呀挖,大大的好奇心也是宝藏

在“一平米博物馆”里“挖呀挖呀挖”,是什么神奇的体验?如何让孩子们亲近博物馆,甚至成为博物馆的“主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启动“一平米博物馆”品牌项目,《一平米博物馆:搭建我的恐龙展》科普新书同期发布,以“恐龙”为主题,通过“挖掘和复原一只恐龙”“搭建一场恐龙展览”两个任务,引导小读者完成知识输入与场景构建。

“挖”这个动作之所以让人“上头”,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通过动手操作,小读者将学到的静态主题知识展示出来,与家人朋友分享,从信息输入到输出巩固,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挖”到的不仅仅是恐龙骨架等宝藏,也“挖”出并激活了孩子大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发布当天,记者看到,位于上海自然博物馆B2探索中心的化石挖掘活动玻璃窗前,汇聚了一波波迫不及待的眼神。这个刚刚上线的新项目,鼓励小朋友体验做一回小小考古学家,在古生物化石复原现场,亲自发掘辽西热河生物群和山东山旺动物群的化石模型,通过检索图对比鉴定,体验野外工作的艰辛,感受考古发现的欣喜。

敏锐捕捉到孩子的需求,以“一平米博物馆”系列科普书为切入点打造的“一平米博物馆”品牌项目,正是以“情境学习”为指导理论,以科普书为辅助材料,通过科普讲座、户外探索、儿童剧场、“未来策展人”创训营、工作坊等系列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参与者了解“一平米博物馆”概念及学习方法,策划并制作自己的“一平米博物馆”。

“这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目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策展人,发挥想象力,在一平方米空间里创造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孩子们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模型等,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和布置。”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副处长唐先华说,“一平米博物馆”不仅是展示的空间,更是学习和成长的空间,通过这个教育品牌项目,让更多家庭深度参与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让博物馆成为互动、开放、共享的平台。

“一平米博物馆”系列科普书是情境互动手工书,首期以“恐龙(了解消失的物种)、动物邻居(关注当下的物种)、城市生态(在城市化区域中保护生物多样性)”3个主题贯穿生态保护理念,帮助读者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和科学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赵建军说,在与自然博物馆团队合作,把理念、创意变为现实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品牌项目、系列科普作品的价值,“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解决问题、感知世界,积累各领域的核心经验,渗透在其中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很有价值。”

科普讲座环节,上海科技馆自然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何鑫介绍30年追逐恐龙之路,讲述如何被恐龙这一物种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最终成长为专业恐龙“发烧友”的故事。“教育研究发现,孩子们在博物馆里容易激发‘情景情绪’,而从‘情景情绪’转化为真正个人兴趣,需要不断激发和持之以恒的引导。除了提供场景,博物馆还提供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自由选择的学习’。”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鲍贤清说。

这种“自主选择的学习”,也是策展所需要的硬核本领之一。系列科普书以博物馆策展人为代入角色,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宋婉莉看来,策展人是综合能力体,要有知识收集和整理的基础能力,还要有探究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演说能力以及强大组织力和执行力。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城市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