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护士到护理院院长,她用心守护每位“家人”

“叔,你来了!”

“我们走了哈,麻烦您费心照顾。”

“辛苦您了”……每逢节假日,都是西安市莲湖区第一爱心护理院最热闹温馨的时候。随着一声声问候,来来往往的老人们坐在轮椅上,被探视的家属推进电梯,或下楼闲逛或上街洗脚、理发。


(资料图片)

4月29日,五一假期第一天。一大早,刘妮就来到了护理院。厨房、消防、安全等例行检查后,稍作休整,身为西安市莲湖区第一爱心护理院院长的她,又马不停蹄开始接待两位老人的探视家属,面对面沟通老人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 

全天候值守,倾听老人家属心声

上午10点多,记者见到刘妮的时候,身穿一件简约黑色连衣裙的她显得朴素、干练。“节假日期间是家属探视的高峰期。只要是超过3天的小长假,即使路途遥远的家属,也会举家来看望长辈。”41岁的刘妮介绍,虽然护理院不打烊,但是考虑到护理员和医护人员都有回家的想法,她都提前做好值班等工作安排,尽可能满足员工回家的需求。而且越是这种时候,刘妮越是主动要求节日期间全天候值班,不只是为了给员工鼓劲和照顾老人,更是为了从管理者的角度进一步倾听老人家属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总结分析,优化为老服务。

7年时光,刘妮把护理院当做自己的家,把这里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用心呵护每一位“家人”。虽说是院长,忙起来的时候,脏活累活她也抢着干。带老人做操、推着老人下楼散步、与老人家属聊天谈心……从护理到治疗,她都是“行家”。

目前,共有76位老人入住西安市莲湖区第一爱心护理院,平均年龄86岁,以失能、半失能状态为主,大部分处于患病晚期。一些特殊的患有阿尔茨海默疾病的老人,细心的刘妮会重点关注,并给予家属心理疏导。她不但制定了一对一个性化护理方案,而且为每位老人都建有一个专属的护理服务微信群,群友则是老人家属、护理员、管理医生和护士等,方便家属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和护理院工作情况。

生死观新变化,“安宁疗护”走进大众视野

刘妮原是一家大医院的护士。看多了一些出院患者家里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和康复服务,很多年轻一辈无法照顾老人,她在心底萌发了一颗走医养结合的种子。“在医院做护理工作中,我学到的知识很多,但是很多知识苦于没有用武之地。我希望在推动社会老年护理事业中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刘妮说,自己从小跟着爷爷长大,上初中时,爷爷患病突然去世让她很难过,记忆深处总觉得自己对爷爷没有尽孝。因此,7年前,她毅然辞掉大医院稳定的工作,投身到医养结合的事业中。

“当下,‘安宁疗护’仍然是一个罕见、稀缺、尚未普及的概念,但经历了3年疫情,我能感觉到很多老人和家属的生死观、丧葬观念也正在发生很大转变。”刘妮说,今年4月份,护理院有7位老人及家属选择“安宁疗护”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刘妮介绍,“安宁疗护”是指以终末期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实践,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最终达到逝者安详、生者安宁、观者安顺的目的。

令刘妮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及家属不但主动要求“安宁疗护”,而且告知护理院,老人生前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于是,在老人没有了生命体征的当天,来自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的志愿者在老人病房举行了一个简单而不失庄重的捐赠仪式。这样的一幕不但深深触动了护理院所有医护人员,也直接影响了同病房另一位癌症晚期的老人。这位老人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位“老大哥”一样,体面离开这个世界。在做好“安宁疗护”的准备后,签订了捐赠遗体相关协议,打算为国家医学做贡献。

因为热爱,她对这里的老人尽心尽力

“‘安宁疗护’并不是放弃对患者的积极救治,也不是‘安乐死’,但是治疗的重点变了,解除身体的疼痛与不适是第一位的。”曾经在医院工作、目睹过很多死亡的刘妮解释,患病的老人大都不想拖累子女,加上饱受病痛折磨的身体进入生命倒计时,出现了疼痛、咳嗽、呼吸困难、水肿、厌食、吞咽困难等一种或几种不适症状,放、化疗或介入治疗均无意义。近两三年来,有些家属会主动要求“安宁疗护”,让父母舒舒服服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因为热爱这个行业,我就要对每一位来这里的老人尽心尽力,这也是我们团队的宗旨。”她笑着说,“虽然现在流行什么电视剧、什么款式的衣服我从来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的老人们谁爱吃水煎包,谁喜欢收集,谁喜欢喝奶茶;哪种尿不湿老人用得舒服,哪种小物件老人用起来顺手……老人们心情开朗,有较高质量的生活状态,才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事。”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静 文/图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城市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